#133[企業管理、政府、組織、權責]請教中華民國行政院的問題 20250208 (1/2)
Please click to view English version
#133[Business Management,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Questions Consulting the Executive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250208
第2頁👈
大家好,我是Emily,財務會計背景,來自台灣,也就是中華民國。
本文章是我以企業內部管理的觀點,向政府行政院部門提出相關管理議題,供您參考;希望本文章提到的議題能幫助到您,若接獲行政院相關回覆,將另行刊登在本部落格頁面。
若您從文章發現我的歷史或是數學技能不是很好,我想表達的是👉👉👉您是的對的! 敬請見諒!😊🙏
本文屬於讀者必須贊助文章,有興趣的讀者請贊助不低於TWD1,111,並依照善舉回報表對應金額索取贊助回饋,或參考大會報告提供的活動。
付款轉帳頁面請點閱這裡。謝謝您。
文章開始
行政院您好;
我是本國籍國民、台北市市民黃曉蘋(在本部落格以英文名Emily Huang寫作),目前經營whatsyouridea1996您說呢部落格,主要透過分享[企業管理及職涯建議]文章請求讀者贊助價金,並透過自媒體廣告方式回饋贊助人。
這封電子郵件全文將同步發表於部落格,主要目的是以企業管理的角度請教我國政府組織運作相關議題,希望獲得您分享相關內容供本部落格讀者進一步認識中華民國,議題之中包含我分享或解釋用途的類似企業管理經驗或案例,希望有益讀者。同時邀請您使用本部落格的自媒體資源;本部落格自媒體資源已於日前2024/12/26~2025/1/20透過電子郵件發送到egov@service.gov.tw請求數位發展部協助邀請政府部門及學校參與活動,歡迎政府部門提供使用意見。以下透過本部落格專家說的文章格式提出議題、以台灣簡稱我國,問題來源可能起因於不熟悉政府運作或相關法令,請指教,您分享內容敬請逕行安排段落。希望獲得您的回覆。
本郵件寄到行政院長信箱。謝謝!
1. 本部落格基本資料
2.
本文章作者簡介、集團簡介
3. 主題1:言論自由、法律、禮儀
4. 主題2:組織資源與權責集中或分權管理的目的
5. 主題3:預算作業與營運活動
6. 主題4:其他議題
1. 本部落格基本資料
公司總部名稱:您說呢? 部落格
法律身分資訊:在作者授權及以下資料提供人同意時,您可以利用以下編號查證文章作者身分:
前雇主員工編號:96A7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
學位證書編號碼/學號:(99)成碩字第70298號/R07961202
國立成功大學
學位證書編號碼:(85)逢大日字第02188號
逢甲大學
公司主要產品:企業管理與個人職涯諮詢顧問服務、自媒體廣告行銷平台
公司總部網址:whatsyouridea1996.blogspot.com
文章作者姓名/職稱:黃曉蘋 部落格作者
讀者提問或全球商業合作聯絡方式:
2.文章作者簡介、集團簡介
- 個人成長背景,請點閱👉關於我。
- 專業背景,請點閱👉LinkedIn。
- 企業管理與個人職涯諮詢顧問服務內容分享,敬請點閱本部落格上方各頁籤,或點閱公司管理兩三事的企業管理議題,服務範圍包括但不限於
i. 內部控制及制度設計
ii.
關鍵工作績效指標
iii.
系統流程導入
iv.
說說履歷表|職涯;企業組織求才、人員管理議題及個人職涯探討
或點閱簡要的服務總覽及廣告區域圖。
您可以透過專家說檢視我的專業能力,或者,直接問我一個問題。謝謝!
3. 主題1:言論自由、法律、禮儀
(1)
如何創造與維持言論自由的環境。
台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支持言論自由;我認為言論自由國家的國民,在遵守法律與基於事實根據之下,應是尊重他人表達不同意見想法的態度。然而,台灣境內有爭議激烈的國際議題,就我所知,包含:台灣是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的一部分,以及釣魚台列嶼是台灣或日本領土等兩議題。在此狀態之下,台灣與日本之間交流互動,我們會稱為台日友好,與上述釣魚台議題不同,另一方面,若有人稱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會遭受到不雅的描述,猜測這是因為在新聞上常接收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不承認台灣的手段的消息,以及中國軍機繞台並且態度不善(因為其他國家的軍艦經過台灣海域附近,我們稱之為盟友協助保護台灣)。
以上情況,請教我國政府如何創造、維持言論自由而且和平的國家環境呢?! 針對上述有爭議的議題,政府期望言論自由國的國民應有什麼的態度呢?! 謝謝!
(2)
國格態度與國際溝通禮儀。
本段落我想探討上述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的議題。
我受台灣教育長大,並未出國留學;有關歷史學科,我記得我國教育教導台灣創建年等同西元1911年,關於中國創建年,事實上我不記得或記不清楚,但我確信是在1911年之後,由總統賴清德先生近期公開場合致詞,我知道我的想法是正確的。這樣的情況下,國際上有諸多國家仍然支持著台灣並非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的言論,暫不論中國以外的國家是否有研究台灣與中國的創建歷史,在此,我想請教兩個議題:
A.
台灣建國年早於中國的議題,假若有人指稱台灣政府假造歷史欺騙國民,政府將如何因應呢?!
此議題主因在其他國家已發生國際皆知的事實,但當事者國家否認,並以與事實不符的歷史紀錄教育該國國民,以及以下議題B.,因此,請教我國政府將以言論自由的態度或其他考量作回應或不回應呢?!
B.
依我國教育,顯然地,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的言論,[是一個錯誤的說法],或者說,[是一個與事實不符的謠言],[ ]符號內的描述,是一般人在針對與事實不符的場合提出的說明,但是,我國對於國籍的論述,以賴總統近期談話內容為[互不隸屬],並未直接指正訊息錯誤,也未見我國歷任總統有指正或稱之為謠言來為台灣國格辯護。我想了解這是否基於國際溝通禮儀、外交必要考量或其他緣故呢?!
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因影響台灣很多國際交流與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這也可以是一個輕鬆的議題,因台灣已經在這樣的狀態經過很多年了,雖然有很多原因讓很多國家無法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這些國家同時也持續與台灣良善地互動,我希望藉著這個議題了解我國政府的態度與想法,進一步了解一般企業工作人員很少接觸到的外交或國際交流考量。謝謝!
(3)
取消設籍中國人士的台灣國籍的考量。
A.
這是近期新聞報導的議題,我想請教這樣的人士被取消台灣國籍是否起因雙重國籍因素? 我國人民多有外籍配偶,也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嗎?! 因眾所周知權利與義務平衡之故,一個人只能擁有一個國籍。謝謝!
B.
請教我國政府或者國際之間的做法,在一般的移民程序(政治庇護或特殊情況以外),國民移出與移入國際之間相互勾稽的做法是什麼呢? 因這涉及個人資料保護議題,同時,也有其他國家規定移民入國時必須放棄原國籍,若國際之間規定移入國民必須取得原國籍的某項移出國籍確認證明,或者,移入國家設籍程序完成時必須正式通知原設籍國家,是否就能減少很多現有人民國籍議題或異國婚姻人民及其子女的國籍問題了呢?! 或者有其他作法呢? 謝謝!
(4)
言論自由度評分。
A.
以我國政府的觀點,國家的言論自由度可以被評分嗎?! 如何評分呢? 台灣獲得幾分呢?!
B.
請教我國政府單位發言時,偏好的社群媒體平台是哪一個平台呢?!
-
如何選擇的呢?! 為什麼?!
-
對於社群媒體平台的建議或期望是什麼呢?! 如有A.I.功能使用經驗,敬請分享使用者經驗。謝謝!
C.請教我國政府單位認為境內新聞自由度環境與媒體中立性狀態如何呢?!
-
1分表示新聞報導不得擅自增加與政府意見不一致方向的意見或評論,21分表示新聞報導內容基於事實之下,得加註報導者完全意見;敬請自我評分我國政府提供新聞自由環境如何呢?! 為什麼? 是否有其他國家做得很好是值得台灣學習的呢?! 如必要,敬請逕行修改1分與21分的定義。謝謝!
-
整體而言,我國政府各單位認為什麼樣的媒體是一個中立報導的媒體,或者,是一個新聞內容素質優良的媒體公司? 為什麼?! 敬請舉例某(些)符合政府理想條件的優良媒體公司。謝謝!
4. 主題2:組織資源與權責集中或分權管理的目的
組織架構影響預算架構,下一段落將接續本段落的議題探討。
企業的組織架構僅需要專注本業而設定,政府的組織架構則是因應所有的人民、企業、各類組織需要與國家各方面的考量來架設應有的功能;以下謹以企業內部管理的觀點請教我國政府在組織資源與權責集中或分權管理的做法,及背後的目的。敬請分享,謝謝!
提問與說明
茲將我想提問的議題置於認知之前,將我所知道的企業管理模式放置在下一個段落,敬請參考與分享,謝謝!
提問:倘若政府組織運作情形與下方說明的考量不同,敬請分享法律規定或政府運作模式,該項差異可能是一般企業工作人員關鍵罕見的專業見解。謝謝!
(1)
類似企業內高階主管職銜的政府人員及其主要部門的內部控制作業。
政府如同大型的企業,我以大型企業常見部門最高主管及主要部門舉例,暫時忽略有因組織龐大再細分職務的情形,期望了解以下功能在政府組織內的設定、相關管理權責及運作方式:
A. 類似企業總財務長的政府部門管理者職銜是什麼呢?! 或者,在政府單位,兼具財務結算成果與預算實績比較報告職責、會計入帳爭議與付款爭議最高決策權責、內部控制作業與預算最高管理權責、政府資金最高管理者、其他財產管理最高管理者等等權責的專業當責者,在政府單位整體的最高的主管職銜是什麼呢?!
各企業內部常見其他財產管理權責歸屬有爭議,在此指的是,因財務長權責包含管理會計單位,而會計單位必須確認所有已入帳財產的實際狀態,舉例如會計人員必須確認固定資產帳載紀錄與實際狀態相符(簡稱:盤點作業),若發現異常,即須提出異常報告或提出建議,以便於後續遺失追蹤或處分結論等等,目的是確保帳務紀錄資訊性及有效性,故權責歸屬於財務長,在此說明。
同時,有新事業計畫時,總財務長權責單位將依據整體資金收支情形給予建議,其中一個目的是達到收支作業流程最佳化,以最少的成本協助事業單位創造最大的營收。因此,舉例並請教我國全民健保制度計畫設立之時(簡稱:健保),若以調整稅收制度撥入健保所需資金,是否能夠簡化現今健保營運所需要的電腦系統及人力等等相關的成本投入呢?! 例如:
- 假設案例為有閒錢的人民才有能力投資,因此,創建新的健保支出制度之時,即調整人民獲得投資收入的稅務制度來增加財源,並從政府稅收單位及健保單位收支撥補程序之間,將資金轉入健保費用體系,無須以現狀全民代扣費用的方式。
政府與人民之間,最終是以全民代扣費用方式注入政府健保資金收入,而非以政府單位之間進行資金調撥,期望能夠分享此情況的歷史評估情形,謝謝。
- 另一方面,類似現狀的所得級距課稅制度,當政府的稅收單位當年度收入金額達到某個水準之時,例如:1級、2級、3級等等,所要撥入政府健保體系的費用即可隨之變動,人民的稅務申報作業或稅率也不需要有所異動,或者,健保運作數年之後才需要視國庫整體情況調整。此項目補充說明上一項目描述內容。
B. 類似總稽核長的政府部門管理者的職銜是什麼呢?!
企業內的稽核計畫必須有董事會同意、執行定期或專案(指派)稽核作業、定期報告稽核結果與建議,包含各部門改善進度。稽核部門權責超然獨立,因此,稽核作業執行範圍與作業權限與責任經董事會同意後而沒有限制,資料存取權限同時必須按照董事會通過的管理制度規章辦理,也常見企業考量管理制度不可能達到完美周到,通常會加上一則條款,類似:本管理制度未有規定者,授權董事長核准後執行,提報次期董事會通過(更新)該管理制度。
企業的稽核單位與政府部門可能的差異是企業稽核不具備法律執行權力,因此無法進行審判或扣押等等;這樣的狀態下,請教您,
- 若員工因故受到公司內部稽核或主管人員扣押個人所有物的情形,員工與公司各自具備什麼樣的權利與義務或法律責任呢?!
- 這類型的法律責任,公司可否聲稱屬於稽核或主管個人行為,因此由稽核或主管個人自行承擔呢?!
- 我國政府類似總稽核單位的執行結果及受稽單位改善進度報告,是否適合公開給民眾瀏覽呢?! 或者,已經有特定的網路公開平台上傳相關報告供民眾瀏覽的嗎?! 敬請分享。
謝謝!
C.
類似總人資長的政府部門管理者的職銜是什麼呢?!
因政府單位的正職員工屬於公務員,必須經過各類的國家考試,相較一般公司更難預估人力需求、考試及格率與報到率等等,然而,政府單位同時存在著合約工作者,或是透過不屬於國家級考試的人才審查制度延攬人才(簡稱:非公務員),公務員與非公務員的薪酬必定存在著架構與金額給付規定上的差異,想請教的是:
- 一個團隊包含兩種身分的員工的工作性質與薪酬平等情形。若同屬於一個政府單位的某團隊裡面包含公務員與非公務員,此情形下,兩者之間,工作權責與薪酬福利之間的平等性的通則是什麼呢?! 如何區分或分配呢?! 意思是,如何確信不會有同樣的工作權利與責任卻享有不一樣的薪酬制度呢?!(身分不同,但工作責任一樣,有一方比較少,有一方比較多薪酬福利的情形,唯一差異是其中一方通過國家考試。)
- 由上述,由於國家考試的必要性,法律有相關規定在同一單位內什麼樣的職務不得由非公務員執行嗎?! 大致上是什樣的規範呢?! 如何確信該規範被落實呢?!
- 在一般企業組織的績效考核,工作績優者,通常給予升遷或獎金,工作績效待改善者,有可能經過多道合法程序,因員工無法改善或肇事情節重大,公司可以依法解僱員工,這是最不樂見的情形。想請教我國政府單位的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大致上如何進行,並確信那是有效的呢?
工作績優者,如何確保每位都獲得應有的獎勵或升遷呢?!
工作績效待改善者,我知道的是,不同於一般企業,在最不樂見的情況下,因員工的公務員身分,政府單位依法無法解僱工作績效持續無法改善或肇事情節重大的員工,無法將其排除於政府體制運作之外👈如果確實如此,我個人不認同這樣的法規,因有可能此類型公務員有恃無恐,不需改進或肇事仍然保有工作權利及享有政府公務資源的機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或制度影響工作士氣低落,如同侵占公務資源,懲罰實際績優的公務員。我的認知是通過國家考試的公務員如同通過國家驗證的專業人員,無論是工作環境、制度、人員作業效果,均宜優於民間。想請教政府對於若發現有績效持續無法改善的員工或肇事員工的有效且一般公認為公平的做法如何呢?! 另一方面,如同我不認同這樣的法規,請教您一般民眾要如何表達對於公務員績效考核制度不適當或法規不適當的意見呢?! 或者,民眾有沒有知道公務員績效考核度的權利呢?! 最終目的是希望政府的績效制度或運作模式,類似勞動部頒布的工作規則參考手冊,是供企業仿效參考而極少疑慮的。謝謝!
- 因少子化環境及我國國防兵力需求,我國政府需要的人力人才,是否有可能進行國際招募或跨國人力合作呢?! 為什麼呢?! 風險與機會可能是什麼呢?!
- 請教政府的員工跨部門輪調制度,公務員任職第一份公職時所通過的國家考試資格,適不適用此人未來想要輪調到另一政府單位的公務員資格呢?! 或者,必須重新考試呢? 因工作性質可能全然不同,為什麼可行呢?! 若不可行,公務員是否無法或必須考試才能享有類似一般企業集團內部輪調的職涯發展機會資源呢?! 因此,請教政府單位如何建立人力能力發展、累積工作能力呢?!
- 請教政府單位的組織設定,依下方描述的企業管理集中部門專業的認知,若整合以下政府單位,可能帶來什麼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嗎?! 謝謝!
i.
因文化與傳承特性,整合文化部、原住民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另請教您,什麼狀態可以成立其他族群的委員會呢?! 例如假設案例:閩南委員會或印泰委員會等等。
ii.
因外交與外僑資源環境而整合外交部與僑委會。
iii.同ii.,跨國資源需求整合目的,整合大陸委員會與外交部。另請教您,假設案例舉例:什麼樣的狀態可以成立歐盟委員會或美洲大陸委員會呢?!
vi.整合前述企業總財務長專業功能資源與專業監督、內部控制總管理目的,整合經濟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計處與中央銀行。
vii.整合國家數位安全、科技發展及整體國家發展機會開發職能目的,整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數位發展部及國家通訊安全委員會。
第2頁👈